装置
雕塑装置
行为
公共艺术
美术史和教科书

项目发起人:张新 项目参与者:翁志娟 张新 朱敬一 李思雨

小商品街在中国城乡建设发展的概念中是连接城市与乡镇之间的一条通道。这个通道显而易见是以商品互换作为媒介的;也是以商品经济作为模式的日常生活实践。同时,它也是作为政治体制的一种符号化呈现。在今天看来,小商品街已不再是以往在经济学意义上的概念模式,而是建立于社会学基础上的一幢高楼大厦。它混杂了意识形态的多种可能性,例如,城市的变迁,乡村的改革,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意识,乃至于政治学附属的超常生活形态。在中国,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经济特色的鼓动和影响下的今天,以商品作为媒介交换的各种生活实践似乎貌视游离于意识形态之外,但仔细观察一下,它却又是呈现意识形态本身的一种阐释形式。

把小商品街作为展览空间,不仅意在脱离艺术史和展览馆作为目的的艺术行为,更重要的是一次实践,实践作为“非场所”的艺术行动是如何脱离于“艺术形式”之外的,却有在艺术史之中的可能性,并启发性的提出艺术以外的诸问题。

此行为无疑是对规范化艺术为格局,以及在此意义下作为话语权的一次背离。通过一个非展示空间作为媒介,完成一项全新的或设法过渡为全新观念性尝试。企图发现艺术的本体性与环境之间通过交叉或借助景观政治理论而成立的一种当下形式。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也设法洞察到诸问题可能性:即艺术在何种情景下背离原有的概念化模式走向开放性的可能,从格局的主观中心意识走向边缘权力的当下时尚实践性的可能,还有,在对艺术本体性问题的追踪之下,再度理解作为后现代语境的景观意识形态是如何侵扰艺术语言及附庸的艺术内涵等诸问题的可能。也就是说通过艺术实践再次认识到我们对常识中艺术之外的诸问题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改变我们的对艺术的观念,而且也正在改变我们对生活本身的认识概念。它像一种毒素滞胀在身体中,以无法摆脱的面貌炫耀存在的变异。

此项目组合有四位艺术家组成。分别是翁志娟,朱敬一,张新和刘诗园。

翁志姢的作品是通过一个非逻辑的商品交换意识行为在合理性逻辑的形式下,以交易的方式把逆道而行的概念作为原则;通过合理买卖不仅体现交易逻辑的多异性语境产生对艺术作品限定性常识的反叛和拒绝,同时也是对艺术品交易的当下反讽。

张新的作品是通过一个现象的转移和移位,即小商品制造业从中国到伊朗再渡挺进印度的现象反思,来阐述在世界经济格局背景下以资本作为驱动的权力意识是如何涉及于政治问题的。通过“艺术的形式”的介入来推导社会问题。在作品中不难看到,如果我们抽离了“艺术形式”的话,所保留的现象本身是意识形态的当下性。

朱敬一的作品是面对社会群体在当下的“生活意义”问题。他把自己扮演成为一个算命的道师,来引诱迷离的过路者,以预测未来的方式指导失去方向的城市人群。用不确定的假设来安抚人的意志。朱敬一的作品无疑是对城市人群心理缺失的根本性关怀,通过非理性的方式虚幻人的最综意义。

李思雨,以表演性的炫耀表达现代人在“物欲”的催促下,近于电波般的快感的体验,来体当代性中“人的价值观”。通过对快感的满足,并依附于这种快感而产生的精神需要是极度的精神。那是一个没有历史,没有未来,只有炫耀和唯美的状态。它不仅滋养着这代人对“存在”的解释,同时也是一种当下的生活形式。